法治网

​敲门的规矩

新闻来源:法治山西网
发布时间:2022-02-09
文章简介:​敲门的规矩

​敲门的规矩(深度好文)

 

 

郭德纲讲过一个段子:

 

过去敲门是有讲究的。

 

先敲一下,停一下,让里面的人听到,然后再连敲两下“咚、咚”,不超过三声,这是敲门。

 

上来就“咚咚咚咚咚”,这不是敲门,这是砸门。

 

在过去,砸门是报丧,代表着死人了。只要不是报丧,就不能连着敲。

 

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。

 

韩非子说:“万物莫不有规矩。”

 

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。想要成方圆,必须得立规矩。

 

有了规矩,才有了秩序,有了秩序,才有了和谐与安稳。

 

1、规矩,是一种分寸

 

中国有句俗话:鱼放三日发臭,客住三天讨嫌。

 

细细品来,很有意思,也很有哲理。

 

刚做出来一道鱼肉闻起来很香,但如果放上几天可就臭了;

 

到别人家做客,刚开始人家很欢喜,住的日子久了,就会惹人厌。

 

这就是在说:凡事不能过头。

 

用孔子的话讲,叫:过犹不及。

 

做一件事,过了头和达不到,这两种效果其实是一样的。

 

古语有云:“处事不分轻重,非丈夫也。”

 

一些人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顺水,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、勤奋,也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,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,什么叫不偏不倚,什么叫见好就收,一句话,他们能够把握分寸。

 

周国平先生说:“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,人际交往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。”

 

有分寸感的人,说话得体,做事留有余地,让人感到亲切但又不失尊重,自在却又并不疏远,达到一种“淡妆浓抹总相宜”的境界。

 

2、规矩,是一种教养

 

生活中,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,都是生活小细节,说是规矩,却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。

 

比如:

 

 

 

不要在连排的座位上面,抖腿!抖腿!抖腿!

 

 

 

去唱K如果不是自己点的歌,即使会,也不要抢着唱。

 

 

 

别人在睡觉的时候,懂得 安静 二字。

 

 

 

看电影请保持安静,手机也保持  静音和安静 。

 

 

 

在宿舍或公共场合、公交车上,看视频、听音乐和玩游戏等,请戴上耳机!

 

 

 

在地铁上,不要一个人靠着扶栏,请给别人的手留个位置。

 

 

 

古人说:泰山不拒细壤,故能成其高;江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

 

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,有的人很有文化,但是很没教养,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,但仍然很有教养,很有分寸。

 

教养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层次。

 

良好的教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并非单纯的礼貌,而是文化的积累,和习惯的养成。

 

守规矩是最基本的教养。

 

 

3、规矩,是一种原则

 

严遵曾言:“心如规矩,志如尺衡,平静如水,正直如绳。”

 

一个人有原则,有规矩,才能内心方正平静。

 

李女士是低保户,早些年得了一场重病,丈夫常年疾病缠身,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。

 

夫妻俩经营一个只有一平方米多的摊位,靠买卖鸡蛋、干货、面条等维持生计。

 

起早贪黑、辛辛苦苦一天,也只有50元左右的收入。还有一个孩子大学刚毕业,目前在家里待业。

 

一天,她在摊位不远处,捡到一个钱包,看到里面有几千元现金、银行卡及身份证等,就立即联系失主来认领。

 

失主拿回了钱包后,立即从包里拿出一沓钱感谢她。

 

但却被她断言谢绝:

 

 

 

“这只是件小事,这不算啥;再说,如果我想要你这钱,那还不如当初捡到的钱不还给你。

 

 

 

所以这钱不能要,拿了你的钱,我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。”

 

 

 

孟子说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地。”

 

一个人在得意时,坚守原则可能是名誉使然,但他在失意时依旧坚守原则,那就是真正的善良。

 

原则不是不通人情,也不是对外界的敌意,而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规范。

 

守得住原则,才守得住那份心安。

 

4、规矩,是一种底线

 

人有境界,也有底线。

 

境界给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,底线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。

 

易中天认为底线比境界更重要。

 

一个人没有境界,顶多差劲一点,但没有底线就会出大问题。

 

他这样表白自己:“我确实没什么境界,但我有底线,我是个‘底线主义者’。”

 

一个人,没了底线,就什么都敢干。一个社会,没了底线,就什么都会发生。

 

孟子曰:“人有所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也。”

 

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才华横溢,却徘徊于仕与耕之间,后来干脆归隐田园。

 

这一切,源于他不愿打破自己的底线。

 

陶渊明清正廉明,从不攀附权贵,也绝不阿谀奉承。

 

而是选择一生坚守原则,把才华赋于诗中,流芳百世。

 

守住底线,不仅在于做了多少事,更在于明白哪些事做不得。

 

5、规矩,是一种人品

 

人品是最高的学位,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,真正的人才。

 

有才不如有德,有钱不如有品。

 

几年前,白岩松在采访季羡林的时候,曾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
 

有一年秋天,北大新学期开始了,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,实在太累了,就把包放在路边。

 

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,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,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各种手续。

 

老人爽快地答应了。

 

近一个小时过去,学子归来,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。

 

谢过老人后,两人分别。

 

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,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,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,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。

 

白岩松感叹说:

 

“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,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:人品才是最高的学位。”

 

你是什么样的人品,就决定了你的人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。

 

为人规矩,品行自然端正,就算前路再窄,也能越走越宽。

 

相反,那些一门心思走捷径的人,迟早会断送在自己的心机里。

 

无视规矩的人,注定寸步难行。

 

6、生命总是起起伏伏,人生之路也是坎坎坷坷。

 

 

淮南子曰:“矩不正,不可为方;规不正,不可为圆。”

 

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,生而为人,不可漠视规矩。

 

也许你会认为守规矩可能会很吃亏,但是实际上,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的,守规矩才是最稳妥的一条路。

 

不守规矩的人确实会在短期上获得利益,但是从他不守规矩的那一刻开始也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。

 

规矩,就是一种修行。

 

 “仰不愧天,俯不愧人,内不愧心”,每日三省,自我完善,才是对生命的尊重。

 

分享此文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.

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权告知删!